易子悲歌
- 学生时代
- 2009-07-14 20:40:13
乾隆23年深秋的一天,孟津县县令程济林携夫人刘氏来到白马寺。他们骑马坐轿,走了三天来这里,只为拜佛求子。
程济林祖上是河南有名的大户人家,良田上千顷,像样的买卖也有十几家。程济林的父亲很重视子女的教育,程济林又天资聪颖,16岁童试中秀才,第二年乡试中举人,并且是第一名解元,而后又在礼部的会试中摘得贡士。他18岁与刘氏成婚,36岁当上县令,仕途上可谓一帆风顺。但是非常遗憾的是,18年来刘氏一直没有给程家生下一男半女。由于刘氏的娘舅是河南总兵,所以程家才没有休掉刘氏。自觉愧对程家的刘氏主动把身边的两个漂亮丫环送给丈夫,并答应谁能怀上程家的子孙,就娶谁做二夫人。结果,三年时间过去了,这两个丫环的肚子竟没有丝毫的动静。程济林这才知道,毛病出在自己的身上。没有子嗣在那个年代可是一件对列祖列宗都是大不敬的事,何况还是堂堂的县令呢。这件事常常让程济林食不甘味,求医问药无数,不见任何效果。
这年秋后,程济林忽然听说闻名遐尔的惠德大师云游来到白马寺,便马上携夫人前来。惠德大师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出身杏林世家,颇懂医术,后来又迷上了周易八卦,并且得到过高人指点,30岁那年看破红尘,出家当了和尚。几十年来,惠德大师游走四方,既疗人伤疾,又可指点迷津,成为普渡众生的一代名僧。程济林心里想,我的毛病如果惠德大师也治不了,那就完了。
见到惠德大师时,程济林夫妇已是疲惫不堪。惠德大师仔细地询问了夫妇二人的生日时辰,又仔细地察看了二人的手相面相,口中喃喃有辞,却又不住地摇头叹息。程济林看出事情不妙,急忙和刘氏给大师跪了下去:“求大师赐我家族香火!”说完,磕头如捣蒜。
大师将二人搀扶起来,对他们说:“世间事物都有阴阳,也有生死轮回。程氏家族红火了60年,也算是祖上有德。日月交接,水火相济,而今大势已去,神人都不可奈何。”程济林听完此话,不觉心头像泼上了一瓢凉水。他再次给大师下跪,双眼含泪苦求到:“大师,钱财富贵都是身外之物,我只求能有一男半女。”大师叹了口气:“人不可违天意。纵使我使出浑身解数,也奈何不了。程家自此无子,已成定局。如你们不嫌弃千金,老纳或许还有些办法。”这时刘氏不待程济林答话,就抢先了说:“女儿也好,女儿也好!”
惠德大师为程济林夫妇画了三道符卦,告诉他们回家后一道烧于程家祖坟前,一道埋在程家大门地下三尺处,另一道当在程家小儿出世后的当夜子时焚于离程家最近的十字路口。除此之外,惠德大师还给程济林开了一张十八味草药的药方,嘱其连日服用,直到夫人有喜。
易子之约
程济林夫妇对惠德大师千恩万谢,留下了一大笔香火钱,回了孟津。说来真巧,到家三月后,刘氏就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的情状,找了三个郎中,都说夫人已是六甲之身。
程济林这个乐啊,他大宴亲朋三天,以示庆贺。庆贺之余,他又不免深感惆怅:看来惠德大师果然非同寻常,夫人此次怀孕,必是千金无疑。想我程家,资产无数,却没有儿子来继承家业,真是苍天无眼啊。表面上他对刘氏百般呵护,实际上内心经常伤痛不已。
一日闲来无事,他告诉手下衙役去把豆腐匠乔三叫来和他下棋。乔三比程济林年龄小很多,乔三的父亲活着时一直是程家的长工,所以乔三和县太爷很熟悉。他们二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喜欢下象棋,并且难分伯仲。在衙门里,程济林偶尔也和手下人厮杀一番,但那些衙役总是在县太爷面前放不开手脚,该输的必输,该赢的也不赢,这让程济林很不快活。所以他下棋就喜欢豆腐匠乔三,乔三自是一万个乐得。因为他和县太爷的这层关系,他乔三在孟津县也就算得上是一号人物。那些开酒店的,哪个敢不用我乔三的豆腐?
每次官府衙役找乔三陪老爷下棋,乔三都会立马赶到,独有这一次乔三姗姗来迟。程济林问他缘故,乔三说:“俺老婆肚里怀了娃,不能替俺干活,所以一时走不脱。”程济林问了他老婆怀孕的日子,竟和自己夫人差不多。这一天下棋程济林一反常态,连输三盘。第四盘乔三有意走错了几个子,可是县太爷的棋简直臭不可闻,想不赢都不行。其实他哪里知道,程济林的心理正在合计一件大事……
又过了三天,乔三被县太爷的管家周福叫到了程家一间内室,屋里除了程济林,再没有旁人。案几上没有棋盘棋子,却放着500两白花花的银子。乔三一见这阵势,知道今天前来不是为了简单的事。他向程济林深施一礼:“老爷,您是不是要小人做点什么事情啊?”程济林点点头,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如果你我夫人同生公子或千金,那就算了;如果我家生的是男娃,你家是女娃,那也算了;如果我家是女娃,你家是男娃,我想和你家把孩子换一下。”虽然程济林的话说得有些像绕口令,但是乔三还是听明白了。程济林告诉他:这500两银子你现在拿去,回家和你的夫人商量一下。如果同意,我会有更详尽的安排。
乔三回家和媳妇一说,媳妇说什么也不干。她说:“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换出去呢?”乔三只好苦口婆心地和老婆坦陈利弊:“在孟津这一亩三分地上,县太爷你能惹得起?更何况,儿子给了县太爷,这一生荣华富贵自是不必说了,县太爷的闺女给了咱,县太爷还能不管么?如此说来,乔家的好运来了!”乔三媳妇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含泪点头同意了。
半个月后,孟津县传出了一条新闻:县太爷程济林和豆腐匠乔三拜了把兄弟!并且两家夫人还指腹为婚:如果两家生的都是男孩,就结为兄弟,如果都是女孩,就拜为姐妹;如果是一男一女,就结为夫妻。老百姓都说:“乔三凭着会下棋和县太爷拜把子,真是一步登天啊。”
自此以后,乔三的豆腐也不做了,缺钱了就到程家去取。眼看着老婆的肚子一天天鼓了起来,乔三心里也犯了嘀咕:程家生个小子那就不用说了,自然是没有我的什么事儿了,如果他家是丫头,我家也是丫头,这到手的好事不就没了么?每每想到这里,乔三就有些夜不能寐……
长话短说,几个月后,刘氏和乔三的老婆先后临产。乔三的老婆早三日,生了个小子;刘氏稍后,生的果然是千金。乔三和程济林按照事先的约定,换了孩子。当然,这件事做得十分隐秘,除了当事人,没有旁人知道。
满月后,程济林把乔三夫妇接到了自己的大宅里居住。乔三每天除了和程济林下棋外,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程济林夫妇除了喜欢自己的“儿子”程耀宗外,更喜欢乔三的“女儿”乔凤娇……
子不成器
转眼,14年过去了。程耀宗和乔凤娇这两个孩子已经渐渐长大。程济林在家请了最好的私塾先生,虽然自古女子不读书,但是程济林还是让先生给两个孩子上课。程济林希望两个孩子,特别是程耀宗能够饱读诗书,求得功名,与凤娇成婚后,女儿的一生才能有所依靠。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乾隆38年,河南发大水,孟津县抗洪不利,溺毙百姓三千余众。天子震怒,程济林被革职查办。好在有刘氏的娘舅从中斡旋,程济林才没有丢了脑袋,最后被判入狱10年。临别时,程济林特别嘱咐夫人刘氏,这次变故家中资财尚未被抄已属万幸,今后唯有让耀宗早日成才,支撑起这片家业。他还特别叮嘱夫人:官场险恶,如果耀宗对仕途不感兴趣,就不要强求。只是到了耀宗和凤娇18岁时,一定要给他们成婚……
10年后,年近六旬的程济林从牢里出来了。回到家里,家里这些年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刘氏告诉他:“老爷入狱后,乔三立时起了变化,经常向我要大把的银钱,出去花天酒地。我若不给,他便以当年易子的事情相要挟,没办法,我只好一次次地给他;儿子耀宗也不爱读书了,整天和一帮纨绔子弟混在一起,出入于烟花柳巷。18岁那年,我做主让他和凤娇成婚,没想到成婚后他还是恶习不改。家里的田产一多半都被他卖了,那些买卖也叫他祸害得外荣内空……”程济林不待夫人说完,就打断他的话问:“凤娇现在怎样?”刘氏摇了摇头:“这孩子从小在乔家两口子的管教下,不懂什么礼教,而且脾气还不好,我这个当婆婆的都得让他三分。相比之下,还不如丫环小翠对我好呢。”程济林仰天长叹:“这都是我的错啊……”
程济林出狱后,儿子耀宗开始还对他敬让一些,但是当父亲开始插手家里的买卖时,他却露出了乔三一样的本来面目。更让程济林老两口子伤心的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凤娇对他俩也是整天指桑骂槐……
在这个家里,除了老管家周福还是一如既往地对老爷和太太忠心耿耿外,再就是丫环小翠对程济林两口子还算百依百顺,其他人都变了。面对这种现实,程济林不得不做出像当年和乔三易子一样的重大决定……
父子反目
程济林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变卖了所有的田产和买卖,当年诺大的家业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三万两的银子。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三万两银子,在普通百姓眼里,也是一座金山。程济林给了乔三三千两,让他们搬出程宅,声明今后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接济他。乔三自知理亏,也就不再言语。他给了耀宗和凤娇夫妇一万两,希望他们利用这笔钱做根基,自创家业,还有现在的这套院落,也归耀宗和凤娇。余下的钱归程济林老两口,他首先拿出四千两,叫老管家周福回到程济林的父母出生地湖南衡阳,在那里买栋房子,程济林夫妇准备来年开春到湖南祖籍地渡过余生。余下的一万多两,程济林换成了金条,装在一个楠木箱里。
耀宗和凤娇分得一万两银子后,小两口很快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吵中。耀宗已经吸上了大烟,骨瘦如柴,每天要耗费大量的银钱;而凤娇则想千方设百计积攒私房钱。结果没出三月,小两口的银子就所剩无几了。而对这一切,程济林夫妇却是不管不问。
不久的一天,耀宗终于因为吸食大烟过量死在了外面。丧事办得很简单,只是叫人不解的是,程济林夫妇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悲伤。倒是乔三夫妇对姑爷的死难过万分。
办完丧事,程济林对刘氏说:“应该和凤娇说实话了,只是不知道她能不能原谅我们。”但是没想到的是,还没等程济林夫妇开口,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当天晚上,刘氏在整理家里物什时,忽然发现那个楠木箱子好像有些不对。程济林赶紧拿出钥匙,结果却打不开这把锁头。反复试了十几遍,都是一样。这时候程济林已经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了,他找来一把斧头,劈开了这个箱子,果然如他所料:箱子已经被调包,金条早就没了,那里只有几块废铜烂铁。
程济林对刘氏说:“不要声张,就当我们不知道。”
第二天,程济林起了个大早,来到城里“恒通商行”。他问商行老板:“你这里卖的楠木箱子,除了我家,最近还有谁买过?”那位老板一报拳:“程老爷,这种箱子很贵重,除了您家买去了2个,这半年没人问津。”程济林听完,心里“咯噔”一下:“我家买俩?”商行老板接着说:“老爷,您忘了?您买完这个箱子,不是还叫您家少妇人又买去一个么?”程济林额头冒出了冷汗:难道是凤娇偷走了我的金条?
回到家里,夫人刘氏哭哭啼啼地说:“凤娇不见了。”程济林也不仅老泪纵横。他们本打算耀宗死后,把真相告诉凤娇,然后把凤娇带到湖南,择夫另嫁。没想到的是,凤娇利欲熏心,偷了金子不顾二老的死活了……
谁是亲生
一个月后,凤娇音信全无,乔三一家也不见了踪影。程济林只好把宅院卖了,除了老管家周福,其他家人每人分得一些然后遣散。但是有一个人却死活不肯离开刘氏。这个人就是丫环小翠,说起小翠,还颇有一番来历。
乔三有个远房表哥,家里有四个小子,一个女儿,女儿就是小翠。小翠和凤娇、耀宗同龄,从小他们也喜欢在一起玩耍。凤娇结婚时小翠的父母都已经过世,她的几个哥哥日子也不好过,小翠就死活央求要到程家来,并且说一辈子当丫环不结婚都行。后来刘氏就看在乔三的面子上收留了小翠。小翠这孩子虽然出身低微,但是憨厚,对刘氏格外的亲。刘氏也觉得这孩子咋看咋顺眼,甚至比亲生女儿凤娇还要叫人喜欢。
小翠这样苦苦相求,刘氏也就答应了她。她告诉小翠:“我家的钱都被凤娇偷走了,家里卖房子的钱也没剩几个,到了湖南,咱们也是苦日子啊。”小翠跪下哭到:“我就想伺候您和老爷一辈子,再苦再难我也不怕。”
到了湖南衡阳,日子并没有像刘氏说的那样清苦。管家周福已经在这里买了一个还算气派的宅院,并且开了两个不大不小的商行,还在当地雇了几个下人。小翠整天不离刘氏左右,刘氏也越发喜欢小翠。
然而不久,在小翠身上发生了一件让程济林和刘氏万万没想到的事儿。
那一天,刘氏告诉下人多烧些水,她要洗个澡。小翠帮她洗完后,刘氏说:“水还热着呢,你也洗洗吧。”小翠脱光了衣服,刚要下水,刘氏却紧紧地盯着小翠腿上的一块拇指大的胎记张大了嘴巴。因为她知道,自己也在这个位置有这么一块胎记。更主要的是,当初生下孩子后,她就发现女儿和自己一样。但是不知为什么,以后却没有在凤娇的身上看到这块胎记,她想也许是自己看花眼了呢。刘氏看着小翠,小翠也发现了老夫人的神情异样。这时,她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哭喊了一声:“妈,我才是您的亲生女儿啊。”接下来,小翠的叙说让程济林夫妇百感交集。
原来,自从乔三答应和程济林换孩子后,他就特别希望刘氏能生个丫头,而自己的媳妇生个小子。刘氏生不生丫头那完全是天意,可是自己怎么能保证在刘氏生了丫头后自己的老婆一定生个小子呢?恰在这时,乔三的表哥来向他借钱,本来乔三是不打算理他的,可是当他听说哥哥借钱是准备给嫂子坐月子时,他也不禁计上心头。和他的表哥如此这般一说,他也爽快地答应了。因为他的家里已经生了四个小子,如果用小子换个闺女,也是件好事。当然,乔三还答应,县老爷给的好处哥俩可是对半分啊。
后来,乔三媳妇和他的嫂子几乎是在同一天临产:乔三媳妇生了个姑娘,乔三嫂子生的却是小子。他们偷偷换了孩子,哥俩约定:如果县老爷要是生的男娃,再把孩子换回来。而三天后,刘氏生的是女孩。就这样,乔三哥哥的孩子最终成了程家的少爷,刘氏所生的女孩来到了乔三家,乔三媳妇生的孩子给了乔三的表哥。但是事情还没有完,乔三媳妇因为舍不得身上掉下的肉到了别人家,乔三又偷偷和他哥哥商量两家又换了孩子。最后的结果是相当于乔三表哥家和程济林换了孩子。当然这里面还有乔三的一个更加阴险的打算:将来自己的闺女和表哥家的孩子结婚,这老程家的家业就全是咱的了……
那么,小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的呢?原来,小翠的三哥是个不务正业的家伙,整天不是偷就是骗。在父母双双过世后,小翠的四哥都娶上了媳妇,而他还是光棍一条。有一天,他喝醉了酒,竟然要祸害小翠,还说要和小翠结为夫妻。小翠大怒,他问三哥:“我可是你的亲妹妹啊,你要做畜生么?”不想小翠的三哥嘿嘿一笑,借着酒力和盘托出了一切。小翠信了他的话,因为他从小就想不明白他这位三叔怎么会和县太爷交情如此之厚。为了摆脱三哥的纠缠,也为了能在生身母亲身边,小翠去程家当了丫环……
小翠说完这些话,程济林夫妇早已是泣不成声。想不到,自己一心想要儿子,却惹出这么多的事端。
小翠问程济林:“父亲,凤娇不是偷走了你的金子么?那现在我们花的钱是哪来的呀?”程济林叹了口气,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程济林出狱后看到了家里的现状,已经对乔三和程耀宗彻底失望,就叫管家周福偷偷把这些钱财带回了湖南衡阳。实际上,凤娇偷去的不过是几块假黄金。
程济林一家三口团圆了,而这段易子故事却常常叫人唏嘘不已,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