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
- 学生时代
- 2009-05-10 20:20:57
说起来前阵子的电影市场确实低靡的不行..
年中实有猛片不断..
我是猛爱看电影.五一假期对于公司来说实属最忙的时候...
不容易有我没单的日子赶紧的把期待的片子看了
说实在的..要说实际上刻画的惨烈和震撼..我到是没什么感觉..估计因为是南京人...感情虽然是充沛..但是视觉上的冲击就没那么大了..从小到大.小学高中大学...都要看"南京大屠杀"的相关教育片...惨也看过更惨的.震撼.小时候就震撼过了...以前记得有个小学同学的爷爷是大屠杀幸存者..开班会的时候还给我们上了一下午的课...对那些暴行我听过更惨烈的.也就不那么震撼了.....
《南京!南京!》和《拉贝日记》
前者是一直期待的
后者说实话.在电影院候场的时候都没注意到它...《南京!南京!》散场才知道关于《拉贝日记》..
我想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
致使我对《拉贝日记》也是抱着必看的心态..
看完了还是感触颇多....
先不说《南京!南京!》
到是《拉贝日记》看完后有些感叹120块钱花的不值得.. 看过《南京!南京!》那么旋的场面.再看觉得《拉贝日记》有点干巴巴的...回头再想想恰恰相反..
这两部片子..同样的题材.档期.更同样不可或缺的人物拉贝..
戏剧化的是两片的导演相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国籍..
细数起来两片我会从两种角度来看
我个人更喜欢《南京!南京!》..比较对我的胃口..
不是因为场面.配乐够轰动..
最初《南京!南京!》出乎我意料的是.在我看来它是宣扬的是反战.它最初传达给我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不幸.生不如死..以至影片结局日本士兵用自杀来解脱..我怎么也只会觉得他是想从战争中解脱.绝对不是对屠杀中国人民的赎罪!不合逻辑也不合历史事实.它所表现的不是仇恨,而是人类战争的悲剧
那是最初的感觉.再细细想来..抛除影片在感情上以及侧面细节上的渲染..为什么我会觉得是表达战争让人生不如死...可笑的是因为我想来想去..如果是记录片.相当不够写实(这里不谈我为什么这么说.这是必然的.在看完拉贝日记后这个感觉更加强烈)..如果是战争片场面不够宏大.如果是灾难片又不够惨烈..如果是爱国注意教育片.那人物又不够伟大不够英勇.不符合中国官方的一贯作风..想来想去怎么也算各种感情都有却又不够到位的反战片..中国人民灾难了.日本人自己都无法忍受了..(虽然这不合历史事实!!).....
《南京!南京!》侧重于写意,导演在精神,内涵上刻画细腻.黑白色的基调让人压抑.可以看见的见灰尘扬起.南京城内的惨状.视觉冲击很强.对死亡的恐惧.诡异.矛盾等感情表达很到位..可惜导演的野心不小..要表达的东西太多..难免有些支离破碎.我想原因主要还有点是在被剪切了一半的片长..对与这样一个题材的影片确实残忍了..
在这方面《拉贝日记》就没有《南京!南京!》出彩了..显的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渲染.刻画比较平淡.相比较《南京!南京!》而言.算是相对纪实的记录片..叙事很流畅老道..有铺垫有高潮.各种感情一应具全..虽然看的时候我也大骂女大学生琅书的妇人之仁.拖泥带水差点害死多少人..不过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
这我怎么也觉得《南京!南京!》不如《拉贝日记》!
对于"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描写相比之下《拉贝日记》更为真实..
约翰·拉贝在"南京大屠杀"之中作为相当重要的一个角色.当年南京30万人民遇难.拉贝领导国际安全区里20万中国人免遭日军杀戮.着比<辛德勒名单>还要伟大..而拉贝先生是在各国使馆相继回到南京之时离开南京的.(不过《拉贝日记》里描述让我郁闷的是.最后难民送拉贝离开的时候搞的和战争结束似的.怎么那么欢腾..........)在对拉贝先生身份的描述上后者也比较真实..《南京!南京!》里的拉贝多少过于狼狈...不过可以原谅的是《南京!南京!》主要描写的是整个战争.不是某个人(不过也不能这么离谱呀...战争描写的也不到位不真实)特别是《南京!南京!》里最后拉贝离开的时候.给我的感觉就是.救不了了.没办法..然后算算好象也就救了两人..唐先生的老婆和另一个助手...其他难民包括唐先生都被枪决了.要不就是生死未卜....很容易给我这种脑子简单的人以为整个战争就剩了两个被角川被放走的幸存者..晕死.......这点上《拉贝日记》就合理的多
不得不提个有趣的是算算拉贝先生当年怎么也是50出头...《南京!南京!》中的拉贝像是70几岁的老人..都有点履步蹒跚..和《拉贝日记》里刻画的人物形象截然不同..后者还比较接近真人形象..
《南京!南京!》中对于"南京大屠杀"其他的一些重要事件描写也缺乏...好比著名的“百人斩事件”.两名日本军官以谁先杀满100个中国人为胜的竞赛。后经南京军事法庭查明审判.两人均承认控罪.于1948年在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这点《南京!南京!》就让我失望了.《拉贝日记》里到是有所描写..
对于角川这样的角色..估计看完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他印象还相对颇好....不过这样的日军士兵在当时是绝对没有的..只是在战后实有部分日本士兵为战时的罪行忏悔!但是不是战时!《南京!南京!》对角川以及伊田的描写太过仁慈..总共就这两个重要点的日本士兵.还都"为了帮助人民解脱"杀人....有点荒谬.....
《南京!南京!》对尉安和奸杀描写到是一点不吝啬.....却又难逃炒做之嫌..毕竟当初也是以这个为一噱头来吸引人的...不过我喜欢的还有日军的庆典.纯粹的渲染很到位..震撼也很讽刺.一个民族践踏在另一个民族的土地上.杀戮.没有人性.战争..当看清这一切的时候,人就走到了崩溃的边缘..期间角川的矛盾....看的我都纠结了...所以最后以自杀来结束生命..活着比死更加艰难...(真是过于美化当时的日本士兵.有欠真实性..只能当做陆川导演为了传达另一曾面的意思来理解了)
《拉贝日记》里一大看点是拉贝帮助难民躲避轰炸机.支起纳粹党旗..这个被德国和欧洲人恨死的希特勒在这里却成了庇护..任何东西都没有绝对的好和不好
我也了解到.据说《拉贝日记》的最后有“南京大屠杀到今仍然不为日本右翼势力所承认”的字幕..德文版上有一段话的原意是“南京大屠杀至今仍然不为日本政府所承认”,译为给中国人看的中文版时就必须改了..修改的本意据说是现在为了“中日关系”需要...无语.这种政治上的东西不便发言
总的来说还是希望两个片子能综合着看了..
其实《南京!南京!》如果是4小时原片估计比现在的好看很多.不会这样支离破碎.仓促收尾....
最喜欢《南京!南京!》的一些细节描写..刻画手法感情很充沛...赞~~
对于这两部片子还有很多看法...还有很多没理顺的地方...
不过两者我还会再看第2遍.甚至第3遍....我想到时候看法又会和现在不同..这篇先留着好让我以后看看现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