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科技点播台顾问团老师王守正教授
- 柯南农业大学科技点播台
- 2010-07-08 05:43:48
6月30号7:30分,科技点播台王磊、石颖斐、陈永平、李俊州、李柯五人一行到校关工委处王守正教授家里,就科点赴中牟下乡支农活动向王老师进行了请教和采访。
王守正教授是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退休教师,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也是我们科技点播台顾问团老师。他时常关注科点并常常对科点的发展方向进行指导。当我们说要去拜访他时,老师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请求。老师平易近人,使我们也很快进入了请教环节。“中牟农业特色是大蒜、西瓜、花生,棉花较少,果树质量较差”,王老师首先帮我们分析了中牟的农业状况。“大蒜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病害,一是虫害。虫害由于其可见性而问题不大,然病害则很严重,主要是病毒病引起的黄矮病,要从选择好的品种蒜瓣这个角度进行防治”,这是问到大蒜问题时老师对其进行的概性叙述。“随着温度的升高,保护地的大棚西瓜已经告一段落,正值露地西瓜阶段,病害较明显的是枯萎病,又称死瓤子病。这种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南瓜西瓜的嫁接进行防除,但也有味道转化、形状改变的弊端。后期则是炭疽病的发生,常常由叶到瓜上蔓延,因而要及早治疗”当谈到西瓜时老师给予了这样的建议。“由于沙地的限制性,花生种植量较少,主要有一虫一病。虫主要是指蛴螬。一病主要是指叶斑病,有黑斑褐斑之分,叶斑病往往会造成落叶,以致减产10%~20%,损失较严重,因而在开始出现斑点时就要开始打药进行预防。另外贮存时也要注意黄曲霉的蔓生,因为其有致癌性,所以贮存时要晒干,贮存环境要干燥。”,这是老师对花生问题的描述。除此,王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露地大田蔬菜的常见的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如黄瓜炭疽病结合有益菌的防治,豆角食心虫的化学防治等。对于果树,老师也进行了一定病虫害的讲解及防治方法,如枣树的食心虫薄膜防治,枣疯病的移除手段等。
临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在谈及病虫害防治弊端时,王老师引用古人的话巧妙的进行了论述,同时也告诫我们要注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面前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就是我们这群科技服务志愿者将要追寻的理念高峰,里程之巅。
九点钟,我们结束了采访,并提出以后还会常来请教他的请求,老师也表示同意。从王老师家里出来,正值下雨,空气中夹杂着清新的泥土气息,一路上想着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坚信在老师们的关注和我们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科技点播台会在农村这片沃土上撒播更多的科技气息,让这片土地呈现更美好的明天。
附:
王守正教授简介
王守正, 1928年生,河南省滑县人。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950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病虫害专业,留校任教,1953-1955年在北京农业大学进修植物病理学和真菌学等。历任河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会副主任、植物病理教研室主任、农作物病害综合治理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理事,河南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宣教工委和农业工委主任、农大支委主任等。长期从事植物病理方面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植物免疫学》等10门课程,《农作物抗病育种》曾获校级优秀课程二等奖,创造的“引导式”教学法获校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先后在棉花、玉米、烟草、蔬菜病害和植物诱导性、植物根际微生物区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一、二等奖6项;独著或合作编写教材、著作14部,其中《植物病理学》获农业部优秀教材奖,《河南省经济植物病虫害志》获河南省优秀著作一等奖和我国北方优秀图书一等奖。曾获校研究生优秀导师、郑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人民教师、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为四化建设服务先进人等荣誉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