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趣闻怪事 >正文

[多图]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想要解开《枫桥夜泊》诗碑的诅咒之谜,首先要从唐武宗说起。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李天石教授告诉记者,唐武宗是唐朝中后期一位比较优秀的皇帝,27岁继位的他曾征服回纥,镇压昭义镇叛乱,削弱各镇割据,限制宦官专权。《旧唐书》因此称赞唐武宗,“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但是,他也有个缺点,就是特别崇尚道术,对长生不老之术和仙丹妙药十分迷信。

  据介绍,尊崇道教的唐武宗将老子的降诞日(二月二十五日)定为降圣节,全国休假一天;又在宫中设道场,在大明宫修筑望仙台,拜道士赵归真为师。传说,为了长生不老,他急切地想要得到道士们炼制的仙丹妙药,多次催促。赵归真就告诉他,有一种仙药只有在吐蕃才能得到,请求前往采制。这实际上是赵归真在找机会脱身。但唐武宗没有放赵归真走,只答应派其他人去,还问他到底用到什么药材,要他开具一个清单。赵归真无计可施,就给武宗开出了一个炼制仙药所需的用药清单: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这几乎是一个永远无法备齐的单子,然而,武宗居然下令各地求购。

  长生梦碎临死前颁布骇人遗旨

  由于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唐武宗的身体受到极大损伤。原来,这些所谓的“仙丹妙药”的成分却是黄金、水银、丹砂、硫磺等,一起放入炼丹炉中烧制而成,其中甚至会产生微量砒霜,大量服用怎可安然无恙呢?

  结果,会昌六年(846),也就是他当上皇帝第六个年头的新年朝会,就因为他病重而没有举行。这时候,道士们依然编造鬼话欺骗他。他们告诉武宗,生病是因为他的名字叫李瀍,“瀍”这个字中有“水”,与唐朝崇尚的土德不合,土克水,所以不利,应该改名为“炎”,炎从“火”,与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灾祸。

  然而,改名并没有给他带来鸿运,他的病情日渐加重,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就在他将名字改为李炎之后12天,他一命呜呼了,成为历史上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

  传说,唐武宗酷爱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诗,在他猝死前的一个月,他还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精心刻制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当时还说自己升天之日,要将此石碑一同带走。于是在唐武宗驾崩后,此碑被殉葬于武宗地宫,置于棺床上首。并且,唐武宗临终颁布遗旨:《枫桥夜泊》诗碑只有朕可勒石赏析,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换句话说,《枫桥夜泊》诗碑也只可有此一块,只要有人再刻《枫桥夜泊》诗碑,就会死于非命。

  而这位迷信长生的皇帝,整个寒山寺,都几乎因为他的一句话而毁于一旦。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寒山寺几乎毁于灭佛浩劫中

  李天石教授介绍说,唐武宗不单单崇信道教,他还做出了更加骇人的举动——灭佛。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三武灭佛”之举,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其中,唐武宗的灭佛规模最大。唐武宗之所以这样做,除了关键的经济因素外,主要是因为道士赵归真等宣扬佛道不能并存,而唐武宗自己也认为佛僧的存在影响了他修炼成仙。据说,为了让皇帝下定决心灭了佛教,当时的道士还散布舆论说:“李氏十八子,昌运方尽,便有黑衣天子理国。”他们解释说:“黑衣者,僧人也。”这样的情况下,武宗灭佛就理所当然了。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到会昌五年(845),武宗又下令僧侣凡40岁以下者全部还俗,不久又规定为50岁以下,很快连50岁以上的如果没有正式度牒的也要还俗,就连天竺和日本来的僧人也被强迫还俗。

  据李天石教授介绍,唐武宗在会昌五年七月下旨裁并天下佛寺,还俗僧侣各自放归本籍充作国家的纳税户。如是外国人,则遣返回国。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纳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

  作为佛教重地的苏州寒山寺,在这次佛门浩劫中,自然是未能幸免。寒山寺最早的古塔,据推测就是毁于此时。

  年轻天子为何会喜欢《枫桥夜泊》诗

  既然唐武宗不喜佛教,他又怎么会喜欢那首让寒山寺扬名的《枫桥夜泊》诗呢?李天石教授表示对此没有研究,但他建议记者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

  专门从事心理分析的陶老师热线的心理专家认为,唐武宗是27岁继位的,对于一个政事繁忙的一国之君来说,此时才尤其偏爱一首诗有点说不过去了,所以追溯起来,这可能要和唐武宗幼年的处境以及内心深处的意愿有关了。

  其实,相对于立储之争,幼年的唐武宗的日子并不艰难。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作为唐敬宗和唐文宗弟弟的他,根本就不奢望做什么皇帝,只是游离在权利斗争的边缘。但是,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任意废立皇储,玩弄皇帝于股掌之间,这对于年幼的他来说确是一种极度的愤怒,同时也伴随惶恐、痛苦和焦灼不堪。历史已经证明,唐武宗总体而言是个好皇帝,有抱负,有魄力,有建树,很显然,这些品格在他幼年时期已显端倪。对权利斗争一知半解,对未来岁月的茫然无措,对宦官任意弄权的严重不满而又无能为力,这一切让他惴惴不安。他因此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安宁,想忘掉不快。当他接触到张继的《枫桥夜泊》诗时,感觉到了一个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的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异乡旅客卧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