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 现代快报
- 2009-03-15 15:56:58
如今,不仅苏州有《枫桥夜泊》诗碑,在南京的总统府内也有一块。昨天,记者探访了这块让人诚惶诚恐又充满神秘的石碑。石碑比人还高,汉白玉质,放在总统府煦园东长廊南端小亭内,碑的正面、背面以及其中一个侧面都有字。记者注意到,碑文的落款是:俞樾。
总统府的这块碑,曾经引发了寒山寺和总统府《枫桥夜泊》诗碑谁真谁假的争论,一时间吵得沸沸扬扬。总统府陈列研究部的陈宁骏揭秘说,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中,在西花园桐音馆东南假山附近发现了这块诗碑,为了保护它,就把它迁到了长廊里。在迁移中,他们发现碑座上刻有七排文字:“大日本帝国陆军省海军省后援,大阪朝日新闻社主催大东亚博览会,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出品,寒山寺诗碑于大阪朝日新闻社……日本石材工作,株式会社谨制”。这说明,总统府的这块诗碑是寒山寺的复制品。
根据之前掌握的资料,这块碑应该就如前文所说,1937年12月,日寇占领长江下游及当时中国首都南京,其头目松井石根在寒山寺与石碑合影后,日本侵略者将喜爱至极变成了丧心病狂的疯狂掠夺,想把这块诗碑运回本国、据为己有。为了保护这块石碑,苏州钱荣初老人连夜刻碑,传出以赝碑迷惑日寇的动人传奇。但是操作途中,汉奸将仿碑截住,用专车运到了南京,密藏在总统府内。但是陈宁骏却说,还有一种说法是,煦园内的这块石碑是1939年3月,维新政府在成立一周年之际,为了博得日本主子的欢心,按原碑大小字样,重新制作的。在当时,这块碑是汉奸们奴颜媚笑、迎合奉承的道具。
李大钊、刘海粟等人也书过《枫桥夜泊》碑
据调查,历史上,除了王珪、文徵明、俞樾、张继之外,李大钊、刘海粟、陈云也书过《枫桥夜泊》诗碑。如今在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的块数也颇有争议,有的说有六块,有的说有七块。
其中,有六块诗碑的说法是:第一块是王珪诗碑,由于王珪诗碑久已不存,1996年,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从3000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由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第二块是文徵明诗碑,这块碑原先仅存“霜、啼、姑苏”等数字而已,现残缺部分用集字的方法进行刻制而成;第三块碑是俞樾诗碑;第四块是张继诗碑;第五块是李大钊诗碑。这是李大钊1919年30岁时所书,1994年为寒山寺千方百计寻觅到的;第六块碑是刘海粟诗碑。1981年冬,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5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1994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
而七块的说法,前面六碑都一致,就是多了一块陈云诗碑。据说,是根据陈云82岁时所写的、赠送给评弹名家刘韵若的《枫桥夜泊》雕刻而成。
刻碑大师钱荣初暴死之谜数年后破解
看来,有关《枫桥夜泊》诗碑有诅咒的传说,只是个别案例,属于一种难得的历史巧合,但正是这种巧合,为寒山寺保全了这块碑。那么,钱荣初的命案又是怎么回事?
陈宁骏说,其实当时钱荣初并没有死,解放后,他还曾经回到寒山寺找静如法师,但那时候,静如法师已经不在了。那么,当时老百姓发现的死者究竟是谁呢?
其实,暴毙在寒山寺外的死者并非钱荣初,而是长相与钱荣初非常酷似的另外一个人,他的名字叫钱达飞。钱达飞与钱荣初有刎颈之交,也是个爱国志士。钱达飞曾在东洋留学多年,是个“日本通”,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都非常有研究,对日本政界、军界知名人士也“知之甚深”。
钱达飞在得知静如法师和钱荣初大师的计划失败后,便力劝钱荣初乔装打扮、隐姓埋名去外地避难,他自己则舍身取义,用“血书”引诱松井石根“研究”有关《枫桥夜泊》诗碑的历史记载,以吓阻日酋掠碑之阴谋。据说,当钱达飞把自己的“妙计”讲给钱荣初听时,钱荣初不忍钱达飞冒名而死,钱达飞谎称自己身患痨病,已行将就木,他说,用一即将大限的病躯护碑,值!钱荣初被钱达飞一身正气深深感动,与其洒泪而别。
由此可见,所谓的皇家诅咒不过是人们的心理暗示罢了,并不存在真正的诅咒,也没有应验。《枫桥夜泊》石碑的诅咒之谜,至此已被彻底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