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是80后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高校介绍
招聘信息
生活
文章 感悟
【村官随笔】父亲那些年的那些事儿
2016-05-27 16:35:17 来源:搜狐网 作者: 【 】 浏览:440次 评论:0

  父亲是一名乡镇烟叶站的退休职工,今年67岁,有三儿两女。我是家里的“小幺儿”,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因忙于工作常年在外,于是我就成了陪伴父亲最多的人。或许是由于年纪大了的缘故,父亲越发清晰地记得很多年轻时候的事儿。每当我坐在他身旁,他便会不由自主地,谈起那些遥远的往事。

  往事如“烟”

  时光若白驹过隙,四十年前,父亲还是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青年小伙儿,当时在梭山镇的供销社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梭山镇的农民们分到土地后,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面积种植烤烟。适逢国家鼓励个体户发展的重要时期,父亲被梭山镇烟叶站招揽入工,从此与烟结缘。

  父亲在烟叶站收购烤烟,整日与烟相伴,烟瘾自然也大,母亲常调侃父亲是个“老烟鬼”。说起烟,父亲总是津津乐道,言语中俨然成了一个行家。“三十年前,最好的宝石烟五毛钱一包,一个月20元的工资全寄给你妈家用了,哪还有钱买烟吸,吸的是纯天然的‘旱烟’;二十年前,我开始吸两块五一包的画苑烟,那时候流行一个说法:吸一支画苑烟,神气一整天;十年前,五块钱一包的龙泉烟我倒是从不离手了。”父亲经常这样说。在烟叶站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父亲对烟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烟价越来越贵,父亲吸的烟也越来越多。如今,父亲退休十年,迫于身体缘故,他不再吸烟,可他总说:“现在的烟多种多样,品质越来越好,可我却再也吸不出前些年的味道了。”

  一碗猪油

  “现在的光景儿真是好啊,以前做梦都没想到,我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初期,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依然拮据,我们天天盼着过新年。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往往是过年前几天才摸黑到家。我的家乡水磨镇海拔较高,是高寒山区。二月里,大雪封山,山路陡峭狭窄,鹅毛大雪没过膝盖,掩盖了路径,只能一边走一边“打道”。父亲一手扛着年货,一手扯着树枝,一脚稳住重心,一脚把雪推开,在山路上使劲儿踏出一个个“泥窝”,后面的人踩着“泥窝”跟着走,一天的时间基本都在赶路。

  大年三十这天,母亲一大早就把父亲从集市上买来的猪肉剁成肉馅儿,中午时分,便围坐一团包饺子。吃年夜饭之前,父亲总会先喝一碗温热的猪油下肚,这似乎成了他过年时候的习惯。喝完以后,他会乐呵着说:“一年没进油水了,先喝碗油润润肠道。”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条条狭窄陡峭的山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我们也不再为了吃一顿猪肉而发愁,可父亲的话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每逢过年时节,窗外白雪皑皑,父亲总会感慨万千。我心想,他大概又忆起了前些年在大雪里“打道”回家过年时的情景,看着丰盛的年夜饭,父亲还是会打趣地说:“山珍海味,不抵一碗猪油的香味。”

  爷爷的“怪病”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让农民获得了农业生产自主权,农民自己可以种粮卖粮,温饱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可正是到了可以“吃饱肚子”的这一年,爷爷却因病去世了。改革开放前,爷爷为了多挣公分,经常下地干重活,身材高大的他每天只吃一碗野菜糠糊糊,要么就是一碗“面面饭”,经常吃不饱饭。

  1986年的冬天,爷爷病倒了,吃什么吐什么,连喝水都会大吐不止。父亲请来村里唯一的“赤脚医生”给爷爷看病,医生说爷爷是吃错了东西,还有人说爷爷是冲撞了神灵,得了怪病,要“喝鸭血”来驱邪。父亲不信邪,用马拉的平板车把爷爷送到了昭通市医院,医院诊断出的结论是:爷爷已经是食道癌晚期了。父亲说:“当时的医疗水平差,‘食道癌’这种病我还是头一次听说,你爷爷吐了四个月,饿了四个月,都瘦成个皮包骨了,最后就像是被活活饿死的一样。”爷爷饱受病痛的折磨,去世的时候才59岁,还没来得及过上一天好日子,就与我们分别了。爷爷离世的时候,父亲的眼里饱含了无奈和伤感,连续好几日没有说话。现在,父亲不止一次地对我说:“生活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平时吃肉都舍不得,更不敢生病,即使生了病也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如果你爷爷能赶上现在的医疗条件,最起码不会走得那么痛苦。”

  四十年,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四十年,父亲从青年步入了老年,满头的青丝变成了稀疏的白发。父亲真的老了。六月初九,是父亲67岁的生日,我们买来蛋糕为父亲庆生,看着星星点点闪烁的烛光,父亲眨巴着眼睛,笑得像个天真的孩童。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梭山镇查拉村大学生村官 戴昌燚


责任编辑:qq19607781
打印繁体】【投稿】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