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时代 >文章 感悟 >正文

揭秘中国论文剽窃利益链:博士副教授充当写手

理工大学一位教师认为,论文以数量论英雄的考核体系,是论文粗制滥造、催生网上论文“枪手”的主要原因。

  片面追求论文“量”的增长,势必影响论文的质量。为了评职称或者拿到科研项目经费,有的大学老师也加入了抄袭造假的行列。武汉某高校的鲍老师向记者举报说,该校某函授学报负责人王某为了这些“量”化考核居然在自己负责的学报上刊发低劣抄文,其剽窃行为令人震惊。

  鲍老师调查发现王某在1998年至1999年间为了申报正编审,利用职权连续在他主管的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关于毕业论文及其选题》、《关于毕业论文的信息查阅方法》、《关于毕业论文的构思与写作》、《关于毕业论文的出路》、《关于论文的评价原则及其方法》五篇系列论文。这五篇剽文主要整章、整页、整段地抄于:吴岱明著《科学研究方法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陶德麟等著《思维空间·切入点·构筑——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李旭初主编《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华中师范大学函授处1987年版;尹均生、董中锋编著《毕业论文写作》,华中师范大学函授处1987年版;江红辉等著《投稿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朱新民等编《科技期刊编辑作者手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年版;陈仁凤著《现代杂志编辑学》,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等几本书及黄宗忠、毛经中、宋寅展等教授发表的相关文章。

  对此,鲍老师深感耻辱、气愤,“这样一个靠剽窃拿到职称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