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是80后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高校介绍
招聘信息
生活
看社会
貌不惊人 书比旭素——宋世宽书法鉴赏
2017-03-01 13:00:53 来源: 作者: 【 】 浏览:542次 评论:0

宋世宽艺术简历

貌不惊人 书比旭素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天,贺客很多,甚是热闹,如果不是同桌,我与世宽恐怕连擦肩而过都不可能,自然也不会相识。如此说来,我们彼此间似乎还是有些缘分了。

虽然,世宽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书法界已有了名气,于我,却是生疏,并无印象。或许是孤陋寡闻吧,虽然我也喜欢写写画画,却无非是消磨时光的胡乱涂鸦,自娱自乐。近些年,下班回家或者节假日,我大都**惯宅在家里读书上网,写字画画,两耳基本不闻窗外事,与本市书画界人士呢,也少有交往。所以,市里的老年书画家虽然知晓几个,而中青年新秀,则知道很少了。

     记得世宽那天很高兴很热情,说是早就听闻过我,也读过我曾经写的文章,只是没有谋过面。他个子不高,四十多岁,瘦瘦的,穿得随便,爱笑,说话直率幽默。酒桌子上似乎大都是书画圈的年轻人,他好像也很熟络,所以显得活跃。打量着他,我却在想,如果不是鼻梁上那副眼镜透出来文气,恐怕一般不会把他与知名书法家联系起来吧。

但是,这个貌不惊人,随随便便,个子瘦小、直率幽默的宋世宽,却是在省内外颇有些名气的的实力派书法家,且成绩斐然:

     1998年,他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同年,作品入选《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  1999年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2000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品展》; 2004年,作品入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同年,作品入展 《兰亭——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等等等等,并多次获奖。这些大都是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的权威大展,入选作品代表着当今中国书法的顶级水平,世宽的的作品能够跻身其中,体现了他书法艺术已经达到的高度。他的作品,先后被北京奥组委、敦煌博物馆、北京通州博物馆、韶山市政府等单位和机构以及部分海外机构收藏。在我们这个文化同样欠发达的地域,出现这样的禀赋极高,自学成才的人才,实在是非常难得了。

     当然,如果从全国看,能取得这样成绩的人也不少,毕竟,以中国之大,各地都有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于宋世宽来说,就**的不一样了。为什么呢,这就是他成长的生活境况与经历与其他书法家或许有很大的差异。

     冰心老人说:“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世宽的书法之路,是一条颇不寻常的艰辛之路,他的成功与众不同,他是一个有着很多伤感故事的人。

他出身于遵义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活在很贫瘠小山村,兄弟姊妹不少,家境贫寒。他自幼体弱多病,两岁时,曾经重窒息昏迷了好几个小时,大概是阎王爷发了慈悲,居然又让他鬼使神差活了转来,不能不能说个奇迹!四岁的时候,与亲戚玩耍,右手食指又被刀削 去了差不多半个指头,留下残疾。如此,可以推断,如果按大多数贫寒的农家子弟的宿命,以他的体弱多病和残疾,今后,等待他的,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曾经走过很多贫困乡村,看见过不少贫困农家的生活,将来,世宽的人生也会是那样的命运轨迹吗?

     不是都说,上帝给你关上一道门,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以世宽的身体状况,显然不是做体力农活的料。那么,上帝会为这个孱弱的农家子弟打开一扇什么样的窗呢?现在来看,或许就是书法艺术之窗吧?当然,年幼、少年乃至青年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只是超常的入迷和喜爱。他说,不知道为什么,从拿得动笔开始,他就十分的喜欢上了书法,对汉字那些横七竖八天然美的结构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很好奇很入迷,越看越喜欢,越写越兴奋,越写越痴迷,常常是废寝忘食,做起农活来也往往心不在焉,常常被生活十分艰辛的父母念叨呵斥:“写写写,能当饭吃么?”或许,是因为冥冥中的上帝在他心里播下的这颗艺术种子的生命力太顽强,太坚韧,无论怎样的压抑,都不能阻止它生根、发芽、成长。不管父母怎样呵责,只要有空,他就快乐忘情的写着,释放着他心里压抑不住的渴望。他的心在黑白点线的舞蹈、在千姿百态的构架与生动的节奏里神游,在这奇妙迷幻的汉字上,寄托着他童年、少年和青春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梦想。没有钱买笔墨纸张,他就用木棍扎布团在地上写划。每天除了干活就是渴望写字,很少分心玩其他,常常呢,因为写字写得入迷而忘记了做活路,当然,免不了的,又是父母的责骂呵斥。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很多年前读过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名作《音乐迷杨科》,记起小说中描写的那个具有异常音乐天赋的小男孩杨科对音乐惊人的痴迷,但这个可怜的孩子却被社会偏见、无知和野蛮夺去了幼小生命的悲剧。也记起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著名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中精彩描写的那个船夫的儿子琴多维奇。那个笨头笨脑的乡村孩子,其他的智力低下,但却在一次被人调侃中偶然地被发现具有近乎天才的象棋才能。于是,其养父便不失时机把他培养成了世界冠军。当然,宋世宽的命运既没有如音乐天才小杨科那般的悲剧,也没如有国际象棋天才琴多维奇那般的幸运和顺利。他书法天赋的展露,似乎还需经历相当时间的磨难和蹉跎。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人的命运真是阴差阳错,扑朔迷离,难以把握。往往的,我们并不知道在人生前行的路途上,还会有些什么在等待着我们,不知道命运里还将会发生些什么事情?我们仿佛是一只只孤舟,颠簸起伏在生活神秘的海洋。什么时候海天一色,风平浪静,什么时候波诡云谲,惊涛骇浪,都是无法预测和抗御。似乎在冥冥中,一切都已经被造物主安排和主宰,一切都有了定数,我们所谓的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其实都不过是违背或者顺应了这个安排;我们所谓的拼搏与奋斗,其实也只不过是受着冥冥中造物主神秘的暗示与牵引。

       宋世宽的命运里似乎注定要经历一番磨难。     1987年,他刚上高一,因为家庭贫困,为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中途辍学了。但是,他能做点什么呢?做农活吧,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刨不出几个钱,他不光是干不好,也很不愿意干。于是,就想到了外出打工。那时,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先先后后外出打工去了,有的还混得不错,比起在家做农业来强多了。这样,他就怀着希望和一颗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的心走出了山村,走进了外面陌生的世界。算起来,前前后后,从1988年开始,  他竟在外面漂泊了10多年!贵阳、安顺、福州、莆田、厦门、石狮、广州、东莞、虎门、珠海、深圳...都留下了他颠沛漂泊的足迹,做苦力,进工厂,当老师,街头卖字,KTV卖唱,只要能谋生,他什么都干。他曾经在福州被小偷盗得分文不剩,只好露宿街头。劳累、失业、被骗、潦倒、穷困、饥饿、无助、失望...他经历了一般年轻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苦难,他背着空空的行囊,拖着疲惫的脚步,面对前路茫茫,黯然洒泪,心里是无限的忧伤。很多次,他站在高高的立交桥上,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流,他站在刺骨的海风中,面对汹涌的波涛,想到天地之大,竟然无立足之地,万念俱灰,轻生的念头不断涌起,他真想纵身一跳,一了百了。

      思乡雨滴心 ,月是故乡明。故乡,始终是宋世宽心里的根,心中的温暖。十多年在外的颠沛漂泊中,只要感觉绝望无助,身心交瘁,他就返回故乡,调整恢复一段后,再度出去漂泊打拼。大约是1998年的春天,他再次返回了故乡,但却出人意料的遁入了佛门,在暮鼓晨钟,青灯黄卷中开始潜心于书法艺术。由此,他结束了十来年在江湖中的漂泊流浪生活,也由此开始了他人生命运重要的转折。

      回顾这十多年漂泊无定的艰辛生活和刻骨铭心的心路历程,宋世宽感慨说,他之所以没有对人生丧失信心,没有在数度的万念俱灰中放弃生命,根本原因是实在丢不下早已经融入他生命中的书法艺术。其实,十多年来,尽管在外四处颠沛漂泊,打工谋生,艰难生存,宋世宽也没有放弃书法。那颗埋在他心灵深处的艺术种子,实在是太坚韧顽强,且疯狂生长,时常搅得他心动手痒,灵魂不得安宁。每天超负荷的活干完了回到工棚,即便累得吃不下饭,也要挣扎着写上一阵。没有写字条件,他就像古人那样用手指画空而书,或者用布扎木棍,在地上写划。如有笔墨纸张,就更是惊喜若狂,写得翻天覆地!不管在哪里,只要要有书法展览,他都想方设法跑去观赏学**,遇到书法老师,都虚心请教。寒来暑往,春去冬来,数年的坚持不懈,书法技艺有了很大提高,先后开始在省内很多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这期间,为了生存,他还办过书法培训班,也开始卖字换钱。

      是造物主对他人生的磨难考验完了,还是感动于他的执著与坚韧,在冥冥中给予他以指引?“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世宽说,他一经遁入佛门,顿感万念俱寂,心静如水。他感觉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有了崭新的层次,对书法意境的感知更加的触动魂灵。他在点线之间的节奏里体悟到生命平缓而疯狂的舞蹈,在黑白淋漓中感悟宇宙静穆而庄严的律动。面对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古人法帖,他心鹜八极,神游万仞,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心灵感应与震颤,从未有过的理解与沟通,从未有过的悲欣与愉悦。点与线、黑与白、动与静,在他的心灵里幻化为无数的品调与图画,无数的节奏与音符。在古寺的月光下,在禅院的钟罄里,这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漂泊多年的心,变得空明而澄澈,宁静而欢喜。

      世宽书法的天赋过人,悟性极高,自幼才情显露,书道无师自通,自学领悟能力惊人。其学书也是另辟蹊径,初从郑板桥、黄山谷等个性较强的大家入手,进而学米芾、徐渭、王铎等大家,既突出重点,深耕精进,又广泛涉猎,广揽博取,楷书、隶书、行书,进而草书,兼收并蓄,入古出新,自成格调。特别是草书,已逐渐形成了自己变化生动、大开大合、气势磅礴、痛快淋漓,沉着率真,狂放不羁的书风格调。每观世宽佳作,无不胸襟激荡,神思飞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游名山大川,胸中必有奇气。我时常在想,世宽书法中的那股俊逸沉着,豪迈跌宕之气从何而来?除开苦学前人品调高韻之外,恐怕与他十多年的颠沛漂泊,蹉跎磨难,闯荡江湖,开阔眼界的经历大有关系吧?否则,他那瘦小单薄的身体,如何可以借笔墨喷发出如此的八面来风,气势逼人?如此看,他十年漂泊,也真可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了。这冥冥中的人生定数规律,或许终究还是可以平衡的吧?

就在遁入佛门的当年,世宽在《光明日报》上看见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兰亭奖”大展的征稿启事。就以郑子尹的诗为内容题材,创作了一件四尺对开的小行书作品寄去投稿参加。这是不知天高地厚呢还是对自己作品充满自信?可知,“兰亭奖”可是中国书法的最高奖!经过数月毫无消息的等待,他差不多都开始心灰意冷了。但是,喜讯终于传来,在失望中,他竟然收到了中国文联寄来的获奖通知书。他感到震惊,他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事情。直到忐忑不安,半信半疑的打电话到中国文联确认了,他才激动兴奋得直掉眼泪。书法界人士都知道,要评上“兰亭奖”确实不易,需要通过权威专家们严格的初评、复评、终评,从全国数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才有可能,能够获奖的作品也仅仅20件!世宽的作品能够获奖,于他来说,应该是怎样的震撼!

     这是不是上帝为他打开的一扇新的人生之窗呢?

     可以想象他接到北京发来的获奖通知后是怎样度过的那个不眠之夜。

     同样可以想象,这个从黔北的贫瘠的山村,从贫寒的农家走出来,在大山之外的世界漂泊流浪了十多年,后又遁入佛门,意志坚韧,禀赋天成,勤奋执著,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农家子弟,当他踏上北上的列车,当他走进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当他踏上鲜艳柔软的红地毯,走过鲜花簇拥的长廊,当他在众多名流嘉宾敬佩欣羡的目光和众多媒体记者照相机的闪光下,当他从风度儒雅,笑容满面的文化部长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的那一瞬间,会是什么情形?是的,这个瘦弱的、饱经磨难的年轻人热泪盈眶,他哭了。

上帝给这个可怜的农家孩子打开了一扇多么绚丽多彩,神奇美好的人生之窗!

这是世宽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他的生活也由此进入了新的运行轨迹和新的境界。他童年、少年、青年的梦想成真了——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一个书法家。由此,前面文字所叙述的,他这么些年取得的书法成就,就是顺理成章的必然了。

       现在,世宽依然的还是经常在全国各地漂泊游走。虽然他依然的还是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稳定的收入来养家糊口,生活似乎也还并不宽松,但也已经不再是当年打工做苦力,摆摊卖字的落魄窘境,不再是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困厄,而是如闲云野鹤般的萧散自在了。每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少的单位和机构邀请他前去交流授课,出席各类书法艺术合作活动。而他呢,也一如既往的毫不松懈,勤奋努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下,世宽的年龄还不到五十,正是书法家**喷发的黄金时段,我期望他依然的志存高远,坚持不懈,勇猛精进,取得更大的成功,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草书赵嘏《江楼旧感》  规格:68*136

 

草书李白《赠汪伦 》 规格:68*136

草书王维《竹里馆》  规格:68*136

草书《枫桥夜泊》  规格:68*136

草书刘方平的《春怨》  规格:68*136

草书诗一首  规格:68*136

 

行书世宽诗书《抗战》  规格:68*136

 

行书朱熹《诗一首》  规格:68*136


责任编辑:时代传媒
打印繁体】【投稿】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