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是80后
学生时代
免费论文
高校介绍
招聘信息
生活
学生时代
国家精品课程新亮点(二)
2009-06-02 17:40:05 来源:xuexigang 作者: 【 】 浏览:6420次 评论:0

 

 

  精品课程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008年度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已经结束,有50门网络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日前,记者就2008年精品课程的特点、取得的成绩、下一步工作打算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采访中,刘英处长强调: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评审调动了学校加强网络课程和数字化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对于引导试点高校加强优质网络教育课程建设与共享,推进网络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重视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和质量监管、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评审更加关注网络教育的本质

  记者:对2008年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刘英:首先,强调了试点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不断更新远程教育教学理念。教育部把这个理念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上,就是希望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网络教育整体教学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明确了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责任。我们支持和鼓励知名专家来担任主讲教师,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是校内或校外的,但课程负责人不一样。08年在文件中明确提出课程负责人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即: 课程负责人要由本校教师担任,本科课程的负责人要求具有正高级职称;课程负责人要具有本课程相同学科的学术背景,且是课程主讲教师之一;课程负责人应是课程及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者等;课程负责人要负责组织课程资源的及时更新和应用等。08年评审工作中还强调了建设团队的作用,因此,在08年精品课程的公示中也突出公示团队这一概念。这就使共享这些资源的人或者单位,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到是一支什么样的团队在承担建设资源的任务。

  第三,还强调了几个方面的要求,如: 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方面,强调要根据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强调课程设计,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立体化教材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强调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加强纸质教材和网络课件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等。

  记者:2008年网络精品课程的评审和2007年相比,关注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刘英:开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一是引导试点高校加大投入,加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二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三是引导试点高校不断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一个高质量的、适合成人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服务到位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以上三个目的,在08年精品课程的评审中,首先关注的是课程设计。我们特别要求参与评审的专家要特别注重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支持服务和质量监管以及教学效果。因为我们不是为了评审而评审,而是为了通过评审精品课程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所以关注教学是否真正发生。如关注交互性问题,人机交互、师生交互、学生之间交互都很重要。如果课程仅是体现在课件设计很漂亮上,网上教学活动很少,交互也少,只交几次作业,进行一次考试,也没有其它方式证明学生学习过程活动发生,没有其他监控手段和质量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课程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精品课程。

  其次,关注课程所体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的改革创新。网络教育主要是针对成人学习者,所以网络课程设计必须考虑成人的学习特点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关注资源媒体组成的形式是否适当,是否一体化设计,是否有纸质教材,能否得到有效的网上支持服务,平台的功能是否反映了适合成人学习者自主学习、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服务到位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第四,关注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反映学科专业新知识、新技能的教学内容以及成人学习者特殊的职业和能力发展需求等,这是与普通高校精品课程有区别的。也就是说,即使在校内教育中是优秀的课程,也不能照搬过来,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成人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

  从评审情况看,08年各校推进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水平比去年大有提高,举一个例子,如有一所学校推进的3门课程水平与07年评上的精品课程水平相当,但结果是全军覆没。这当然也反映我们的要求提高了,关注点不一样了,更加关注课程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完整规范的体系

  记者:经过两年时间的评审,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英:首先看到了一些课程体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网络教育的课程最初是从本科教学中照搬过来的,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大家都已有共识,都能认识到照搬校内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是不能适应成人学习的特点和多样化需求的。因此,精品课程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围绕如何适合成人学习者的自主化、个性化和业余学习特点和多样化需求,在课程目标定位、内容设计、多种媒体资源一体化设计、教学和支持服务设计,以及质量监管等方面都有很多改革创新,这也是网络教育创新的亮点所在。

  其次,从这两年来看,特别是08年,网络精品课程的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课程建设的团队已经建立了起来,而且各具特色,形成具备了很强的名师阵容和专业技术实力。

  第三,精品课程设计上,越来越关注成人学习者的需求,关注多种媒体资源的匹配和丰富性,关注教学的过程,关注学习环境的设计等,好的课程还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很多学校已经编写了适合网络教育的专门教材。应该说08年评的精品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支持服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但总体上看还做得不够。

  第四,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达到了带动试点高校重视网络教育课程建设的目的。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增加教学投入,包括平台的保障、课程的改造等。有些学校还立项开展专题研究,加强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有的学校通过了ISO9000质量认证。学校间也在进行各种形式的参观、交流学习,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第五,绝大部分学校对精品课程建设和评审工作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评审工作的导向不是引导学校为了评优而评优,而必须要把课程建设工作真正落实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上,落实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总之,从整体上来看,08年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比07年又有了很大提高,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确实起到了导向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

  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不足

  者记: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有哪些特点?

  刘英:08年网上初评、终评和会议终审的评审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很高,一方面反映专家对评审的要求和指标体系的把握越来越客观了,另一方面也反映专家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模式也越来越明确了。从08年的评审情况看,精品课程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二是学科间的不均衡。

  07年评出了49门精品课程,主要是电大系统和24所普通高校。08年是50门,也是电大系统和24所普通高校,两年相比,电大系统没有太大变化,但08年24所普通高校中新增了8所普通学校,这意味着两年中有十多所普通学校是重叠的。这就是说08年评上精品课程的普通高校,只占68所普通试点高校的三分之一强一点。连续两年评上就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大部分的精品课程集中在少数学校。当然,新增的8所学校,也说明精品课程建设起到了对其他学校的带动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

  从精品课程的学科比例来看,07年理工类占总数的39%,08年是48%,提高了约9%;财经政法07年是33%,08年是28%;文科类07年是20%,08年是18%。最弱的是医药类的,07年是8%,08年是6%。可以看出,财经政法、文科与医药类比例降低了,理工类已经占到强势。

  记者: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刘英:首先,从总体上讲,课程设计上还要下功夫。一是在学习内容设计上如何更好地满足成人学习者对学科专业新知识、新技能以及职业和能力发展实际需求;二是在学习方式和多种媒体资源的设计上,既要考虑到成人学习者学习条件、能力的差异性,学习时间的业余、零碎性,也要考虑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方式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多网络、多媒体、多终端,提供实用、方便学习的资源和模式;三是加强教学活动的设计,加强交互性,不仅要注重人机交互、师生交互,还应注重学生间的交互;四是要加强有效的过程支持服务和质量监管,加强导学、促学和督学等。之所以说这么长一段话,就是说这几个方面做的还不够。

  其次,要加强课程与平台的一体化设计。在评审中发现,如果课程是基于整个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平台,那么其它课程很容易整体化提升,而且可以把这个课程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监管,以及其他所有环节有机和系统地结合起来,但有的学校的课程是单独为这个课程进行设计,与学校教学和管理平台是脱节的,似乎看不到平台的作用。课程与平台是什么关系,在08年评审中没有提出要求,这是将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三,评审指标体系对有些问题还没有硬性规定。如什么样的教学环境设计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是什么?学生间、师生间的交互次数?作业上交的要求和次数?实践环节的衡量标准?是不是都要基于网络?不基于网络又该如何反应?等等,所有这些完全量化不太容易,但是这些必须有一个衡量的标准。

  记者:请您谈谈网络课程的共享现状。精品课程建设对共享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刘英:网络课程的共享状态应该说不太理想,共享的程度还是很低,整个网络课程实际上还没有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态,共享的机制还没有形成。

  除精品课程之外,教育部一直要求每个学校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科的优势特色去建校级的精品课程,学校的非优势学科课程可以共享其它学校的,不要搞重复建设。所以,将来共享肯定是多模式的,有公益性共享,有市场共享,但是现在市场共享机制还没有形成。精品课程对共享肯定会起到推动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因为本身我们已经搭建了一个平台,下一步还将继续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进行推动。

打印繁体】【投稿】 【评论】 【关闭】【返回顶部
我来说两句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